“八一”又至,今年,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元年。“七一”,“八一”,“十一”,三个生日的先后顺序,看似偶然,实则昭示了一个历史必然:没有党,就没有人民军队;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
值此建军89周年之际,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点赞!小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大家共同回顾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共同感受科技强军的力量。
无人机的诞生和发展
无人驾驶飞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上空,投下炸弹。这种设想得到了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的支持。
这项试验工作由A.M.洛教授负责。为了保密,该计划被命名为“AT计划”。经过多次试验,飞机设计师杰佛里?德哈维兰设计出一架小型上单翼机,研制小组把无线电遥控装置安装到这架小飞机上。
无人机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当时是作为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无人靶机用于训练防空炮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将多余或者是退役的飞机改装成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机,开创了近代无人机使用的先河。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担任侦查任务的角色上开始展露他的弹性与重要性。
20世纪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乃至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过程中,无人机都被频繁地用于执行军事任务。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以无人机担任其他角色的军事任务。在黎巴嫩战争时期,侦察者无人机系统曾经在以色列陆军和以色列空军的服役中担任重要战斗角色。以色列国防军主要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兵,情报收集,跟踪和通讯。
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当中,美军曾经发射专门设计欺骗雷达系统的小型无人机作为诱饵,这种诱饵也成为其他国家效彷的对象。
199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出两架试验机:X-36试验型无尾无人战斗机。该机长5.7米,重88公斤,其大小相当于普通战斗机的28%。该机使用的分列式副翼和转向推力系统比常规战斗机更具有灵活性,水平垂直的机尾既减轻了重量和拉力,也缩小了雷达反射截面。无人驾驶战斗机将执行的理想任务是压制敌防空、遮断、战斗损失评估、战区导弹防御以及超高空攻击,特别适合作战任务执行。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充分认识到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竞相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无人机的研制与发展上,新翼型和轻型材料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先进的自动驾驶仪使无人机不再需要陆基电视屏幕导航,而是按程序飞往盘旋点,改变高度、飞往下一个目标。
天宝无人机系统
2009年,天宝无人机天鹰X100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测绘应用无人机的先驱。它实现了从起飞到着落的完全自主化,只需用户进行简单的操作(着陆、返航等),大大降低了商业化运作的门槛。而另外一项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外部泡沫状结构与内部复合加固结构的搭配使用——这种做法似乎与当时军事领域主流的固定翼无人机结构的设计背道而驰,但实验证明,其产品在量产方面颇具优势,抗震以及安全性能也比传统的无人机有了显著提升。
2013年,天宝推出新一代测绘型无人机UX5。虽然当时的UX5还是采用1600万像素的Sony NEX5R相机,但从使用卡片相机换成微单反相机这一改变已为它将来的升级带来无限可能。
2014年,UX5升级版问世。此次UX5采用的相机是Sony A5100相机,有效像素2400万。这使得无人机在同等飞行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更清晰的影像。
2015年UX5 HP推出,这是天宝公司在UX5基础上研制的后处理差分型无人机,此无人机可以在地面只有1~2个像控点的情况下实现精度2~3cm的低空摄影测量。当然,这主要原于UX5 HP可以实现高精度后处理动态差分(PPK),保证了其在POS数据精度及完整性方面的优势。